近年来,博爱县民政局立足县域实际,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围绕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将“小而美”民生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景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博爱县的乡村田野间,“离家不离村、村中享天伦”的养老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针对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的需求,该局挖掘农村存量资源,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上,通过每周调度、实地督导压实责任,推动各乡镇(街道)建设。目前,寨豁乡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鸿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签订运营协议,柏山镇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并率先运营,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同时,全力推进5个乡镇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柏山镇、磨头镇和寨豁乡3个敬老院已完成转型,从传统的“供养型”机构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既为特困供养对象提供优质照护,也向周边老年人开放,带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提升。
村级养老服务站是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的神经末梢。该局计划打造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目前已建成3个,这些村级养老服务站嵌入农村生活圈,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精神慰藉等服务。此外,为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推进老年助餐示范点建设,计划打造的6个中已有4个运营。助餐点不仅提供营养饭菜,还打造“明厨亮灶”,在厨房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用云端平台实时抽查,保障老年人饮食安全。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该局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精准识别、精准救助”原则,逐渐完备救助机制,提升精准度。为进一步提升救助效能,创新推出“1755工作法”:围绕“应保尽保”目标,聚焦七类重点群体地毯式排查,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等5大举措把控各环节,建立动态管理、部门协同等5项机制保障长效推进。“1755工作法”实施后,新增低保边缘对象68人,纠正1起未及时办理低保情况,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相关经验被《中国社会报》报道。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局针对群众突发困难,开通临时救助“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确保救助金及时发放。
安全是民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该局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日巡查、周例会”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置隐患。今年以来,组织养老机构开展线余人次,内容涵盖消防、食品、防汛等,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全县14家民政服务机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一般隐患132条、重大隐患6条,均已整改到位。同时,还组织全县民政服务机构开展7轮消防及防震减灾演练,累计覆盖3500余人次,通过演练查找问题、完善预案,确保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实战化要求。
针对养老机构电气火灾隐患问题,该局投资25万元完成全县养老机构电气线路安全改造及火灾报警系统全覆盖安装,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还在养老机构厨房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食品工艺流程;为老人购买夏季服装,改善居住条件;开展失能人员应急转移时间测算及消防设施操作能力排查,优化应急转移流程,确保突发情况下能迅速保障老人生命安全。
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上,该局建立“常态化检查+联合督查+回头看”的工作机制,不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安全检查,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督查,形成监管合力;对排查出的问题持续跟踪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今年以来,在联合检查中发现柏山镇敬老院存在线路老化隐患,该局立即协调县中心敬老院、清化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妥善接收安置24名老人,将老人人身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安全风险隐患处置及时、到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博爱县民政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完善民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以实际成效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近年来,博爱县民政局立足县域实际,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围绕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将“小而美”民生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景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博爱县的乡村田野间,“离家不离村、村中享天伦”的养老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针对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的需求,该局挖掘农村存量资源,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上,通过每周调度、实地督导压实责任,推动各乡镇(街道)建设。目前,寨豁乡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鸿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签订运营协议,柏山镇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并率先运营,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同时,全力推进5个乡镇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柏山镇、磨头镇和寨豁乡3个敬老院已完成转型,从传统的“供养型”机构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既为特困供养对象提供优质照护,也向周边老年人开放,带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提升。
村级养老服务站是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的神经末梢。该局计划打造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目前已建成3个,这些村级养老服务站嵌入农村生活圈,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精神慰藉等服务。此外,为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推进老年助餐示范点建设,计划打造的6个中已有4个运营。助餐点不仅提供营养饭菜,还打造“明厨亮灶”,在厨房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用云端平台实时抽查,保障老年人饮食安全。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该局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精准识别、精准救助”原则,逐渐完备救助机制,提升精准度。为进一步提升救助效能,创新推出“1755工作法”:围绕“应保尽保”目标,聚焦七类重点群体地毯式排查,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等5大举措把控各环节,建立动态管理、部门协同等5项机制保障长效推进。“1755工作法”实施后,新增低保边缘对象68人,纠正1起未及时办理低保情况,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相关经验被《中国社会报》报道。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局针对群众突发困难,开通临时救助“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确保救助金及时发放。
安全是民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该局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日巡查、周例会”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置隐患。今年以来,组织养老机构开展线余人次,内容涵盖消防、食品、防汛等,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全县14家民政服务机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一般隐患132条、重大隐患6条,均已整改到位。同时,还组织全县民政服务机构开展7轮消防及防震减灾演练,累计覆盖3500余人次,通过演练查找问题、完善预案,确保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实战化要求。
针对养老机构电气火灾隐患问题,该局投资25万元完成全县养老机构电气线路安全改造及火灾报警系统全覆盖安装,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还在养老机构厨房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食品工艺流程;为老人购买夏季服装,改善居住条件;开展失能人员应急转移时间测算及消防设施操作能力排查,优化应急转移流程,确保突发情况下能迅速保障老人生命安全。
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上,该局建立“常态化检查+联合督查+回头看”的工作机制,不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安全检查,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督查,形成监管合力;对排查出的问题持续跟踪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今年以来,在联合检查中发现柏山镇敬老院存在线路老化隐患,该局立即协调县中心敬老院、清化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妥善接收安置24名老人,将老人人身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安全风险隐患处置及时、到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博爱县民政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完善民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以实际成效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具活力。